近日,连续大范围降雨天气对河南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均不同程度造成了影响,小麦出现倒伏、发霉、发芽等情形,抢收抢割农机因手续不全等问题被困高速,受灾麦农收益受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麦三月怕霜,四月怕风,五月怕雨,五月底下雨最容易形成“烂场雨”。
(资料图)
河南省商丘市晟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建峰向记者介绍,这次降雨对当地小麦影响很大。当地小麦正处于乳熟中后期、蜡熟前期,一些早熟品种和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的地块,小麦处于蜡熟后期和晚熟期。如果雨后晴天,沙地、两合土的小麦再有5~6天可以收割,粘土地7~10天才可以收割。由于雨后小麦发芽在当地占有一定比例,今年的产量肯定会比往年有所下降。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南家村的李军伟种植了十几亩小麦,大雨过后,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发霉的现象。他介绍,小麦目前正处于成熟期,还未收割,正常情况下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左右,现在看来连1000斤都达不到了,预计直接损失在500~600元/亩。
河南周口某农资经销商表示,当地连着下了四五天雨,始终没有好天气,小麦已经到了成熟期但还没有收割,这个时间最怕雨水。目前产量比去年减少大概300斤/亩,而且小麦品质不好也会影响收购价。此外,对未来化肥销售也会产生影响,他表示:“正常来说,每亩地会施用100斤化肥,如果农民挣钱了,可能每亩地就会施用120斤化肥。在化肥选择上,如果农民收益高,他们可能就会选择品质更高,价位更高一些的肥料。而目前来看, 受这场雨影响,小麦无论产量还是价格都有所降低,那么农民投资使用好化肥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甚至直接打击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其实,我国历来就有“抢三夏”之说。
一个“抢”字,足以说明“三夏”时间紧、任务重!“夏收三把火,龙口把食夺。”“三夏”时节正是高温多雨自然灾害多发季节,特别是近几年的气候异常,表明拉尼娜结束之后厄尔尼诺大概率会登场,气候异常会加剧。目前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原部分地区多雨外,江苏、安徽部分地区麦田也存在受阴雨天气的影响,而西南部分地区则受高温干旱影响。因此,在这个“三夏”决战时刻,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措施到位,把夏粮颗粒归仓落实到每一亩地每一垄田。不仅要抢时间,还要讲配合协同。 所谓“三夏”,实际上是一个涵盖了农业耕种管收几乎全链条的系统战役,需要的是涉农领域各部门各环节密切配合,整体一盘棋,这样才能打好系统战、协同战、科技战。
如本轮降雨后,河南省迅速行动,推出了十项应急抢收、烘干晾晒措施。包括最大化的协调调度、用好跨省协作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做好粮食收购服务、设备烘干和晾晒两手抓、管理好400多万亩种子田、现有烘干设备能用尽用、做好日调度工作、做好各种预案、加大投入全力收获等方面;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尽可能减少小麦种植农户损失,河南省财政厅已经通知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全力提供技术支撑,全力保障农民利益基础上,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确保小麦保险理赔稳定有序;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网上流传的收割机由于车辆超高、超宽,或者没有办理 “跨区作业证”等问题,已经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协调下得到妥善解决,所有收割机当天就下了高速,顺利进入了南阳实施作业……一系列保粮措施,展示了河南全省保夏粮丰收的坚定决心!
无论是对河南,还是中国其他各地区, “三夏”必须做到多部门联动,分区域、分灾种提前制定极端天气技术预案,提升农机抗灾防灾减灾应急服务能力以及灾后生产自救,周密组织,抢抓农时,才能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即使我国粮食产量目前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也要保持“抢三夏”的精气神,在关乎全年粮食丰收这件大事上,不能有丝毫懈怠。
编制 | 心 怡
监制 | 陆 璐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下内容为广告---
关键词:
最新资讯